
(原文链接:https://jyt.henan.gov.cn/2025/04-07/3145402.html)
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立足职业教育特色,以“专业服务民生、实践反哺育人”为导向,构建“精准化专业服务、立体化校地协同、场景化技术赋能”的文明实践格局,将志愿服务转化为技能练兵场,推动专业技术深度融入社区服务、乡村振兴、特殊群体关爱等多元场景。2025年3月期间,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7场,足迹遍布社区、学校、城市广场等20余类场所,惠及群众超5000人次。
专业赋能“精而暖”:让技术服务直抵社会所需
学校推动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,实现“课堂学技”与“一线用技”双向转化。药学院、医学院、护理学院、检验学院组建联合服务队,深入二十里河社区等4个点位,开展科普义诊、艾灸诊疗、保健讲座、中药香囊制作等服务,惠及居民600余人,实现健康服务“家门口的零距离”。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、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开展车辆检修、计算机维修服务,同步采集故障数据反哺教学案例库,让专业力量在街头巷尾悄然生根。
多元联动“深而实”:以校地协同织密服务网络
学校打破学科与地域壁垒,构建“需求—资源—服务”联动的协同网络,与羊山新区、浉河区、平桥区等多个社区建立常态化合作,设立“社区服务需求库”,推动服务从“单向输出”转向“双向奔赴”。旅游学院深耕“美好生活茶力量”文旅融合服务品牌,通过茶文化“五进”,培养“小小茶博士”300余名,在唐氏综合征日、孤独症日公益活动中创新融入“感官疗愈公益课堂”,引导特殊儿童通过触摸茶叶、嗅闻茶香、品味茶汤、制作茶点提升感知力。向阳花开心育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、小学、看守所开展心理辅导。应用外国语学院为特殊儿童开发“双语康复课程”,以英文儿歌、绘本阅读提升沟通能力。公共艺术教育中心、学前与艺术教育学院、体育学院联合开展“三色同行”助学支教计划,为乡村少年宫定制文艺、美育、体育等相关公益课程。建筑工程学院等十余支队伍深入社区开展环境治理,整理共享单车,用行动擦亮城市文明底色。
技术创新“智而新”:以场景应用延伸服务半径
学校强化“技术工具+服务场景”融合,让志愿服务打破时空边界。生态与环境学院“绿色未来”科普志愿服务队深入浉河公园,检测水质、科普环保,将“火焰掌”“七彩珍珠雨”等化学实验搬进羊山外国语小学,种下探索的种子。语言与传媒学院志愿者联合信阳市中心血站开启“5G+生命教育”直播,1000余名网友在线直击采供血流程,近百名师生现场献血。聚焦乡村振兴,用直播技术开展“云端助农”,以“普通话+信阳文化”带动茶叶销售。商学院“楚韵薪传”团队以信阳博物馆为阵地,用“vlog”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开启文化传承的青春表达。